美國曾同時有8千種貨幣?自印鈔票如何轉變為全國統一紙幣

作者戈德斯坦是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熱門播客《金錢星球》(Planet Money)的共同主持人,在他筆下,錢跟貨幣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透過描述歷史上影響深遠的關鍵人物和他們的動機,搭配鮮明的細節呈現,描繪出不同時代貨幣體系的誕生歷程,巧妙地講述了貨幣與經濟體系興衰起伏的引人故事。
●本文摘自麥田出版之《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雅各.戈德斯坦(Jacob Goldstein)
一八四〇、一八五〇年代,在美國很多地方,不管是誰,想的話就可以自行印鈔票。不意外,很多人都想印。
在這之前,如果你想開銀行,必須先拿到州議會的特別許可,這通常也代表必須去賄賂州裡一半的議員(如果你想確保一定可以拿到營運許可的話,要賄賂一半加一)。醜聞隨之而來。
因此,就在第二銀行不再是全國性銀行之後的一八三七年,美國發現本國沒有一種全國性的通貨,各州開始通過法律,規定人民只要遵循某些規範,就可以開設銀行並自行印製銀行票據。
法律訂的規矩是,銀行要印製紙鈔的話,要先買入一些證券然後存在州銀行監理單位。(以很多州來說,所謂債券指的是政府公債,但有些州也接受鐵路公司債券,甚至房貸也行。)銀行每存入一美元債券,就可以印製一美元紙幣,之後就可以放款給顧客。任何人都可以拿著銀行的紙幣過來,要求銀行用金幣或銀幣贖回紙幣。如果銀行倒閉,州監理單位會把銀行之前存入的債券,用價款贖回該銀行印製的紙鈔。
這稱為自由銀行系統(free banking),無需太意外的是,這種系統不見得一定能運作順暢。有時候,債券的價格下跌太嚴重,即便全部都賣出去了,也換不到足以贖回所有紙幣的金幣和銀幣。也有時候,銀行就是不照規矩來。
各州開始設法確保銀行誠實經營,要求他們持有最低限度的金幣和銀幣數量,並派遣稽核到各地去查核銀行。在密西根州,銀行家的反制之道是派遣密探上街巡查,密探看到稽核過來時會警告當地的銀行家,銀行家就會搶在稽核抵達之前趕著找一些金幣備查。「金幣和銀幣以堪比魔法的速度在這個國家飛來飛去,」一位極有詩意的銀行業務委員一八三八年時寫道,「森林深處聽得到錢幣呼嘯的聲音,但,就如風一般,沒有人知道這些錢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有些銀行給稽核看一個又一個放滿金幣的箱子,但實際上只有上面薄薄一層是金幣,下面放的全都是釘子。
並不是所有銀行都鬼祟行事,甚至可以說多數銀行都很老實,但狡詐的銀行印出來的紙幣,和誠實的銀行印出來的紙幣,同樣合法。美國當時的紙幣百百款,《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就曾報導美國流通中的紙幣共有八千三百七十種。這導致日常生活中出現很多匪夷所思的事。
假設有個人走進店裡要買一袋麵粉,顧客隨手掏一張紙幣給老闆,再假設上面印有聖誕老人的圖樣以及一家銀行的名稱,發鈔銀行位在千百里之外的威斯康辛州瓦胖市(Waupun, Wisconsin);這個地方聽起來像是隨意編出來的城鎮名稱(並無不敬之意)。這張印聖誕老人的紙幣面值為兩美元,老闆怎麼知道要不要收呢?
他要拿出他的《湯普森銀行票據報導》(Thompson’s Bank Note Reporter);這是一本很好用的期刊,上面會列出美國每一家銀行、該銀行發行的紙幣外觀以及該銀行是否會老實地用金幣或銀幣贖回紙幣。
老闆翻到威斯康辛州,找到了瓦胖銀行(這家銀行是合法的),隨附簡要說明該銀行發行的兩美元紙鈔:「兩美元,聖誕老人,雪橇,馴鹿和房子等。」這是真的錢!
《湯普森銀行票據報導》也會對老闆說,這張票據要折價一%(換言之,兩美元的紙幣實際上的價值是一.九八美元)。每個城市的折價率不同,考量到把紙幣送回到原發鈔銀行兌換金銀幣所需的成本,發鈔銀行的距離愈遠,折價率愈高。還有,當然,如果有任何跡象指出某家銀行可能會倒,折價率可能很快就拉到很高。
湯普森也推出偽鈔辨識(一個有幾千種紙鈔的國家,對製作偽鈔的人來說可以說是美夢成真)以及錢幣補充說明,描述各種和美國紙幣一起流通的外國錢幣。
一個政府訂了幾條規則之後就放手的世界,就貨幣本身來說,這變成了一個自由市場。這是刻意為之的結果。一個支持紐約自由銀行體系法律的法庭就寫道:「人民……要求處理貨幣相關事務的權利,要像處理小麥或棉花相關的事物一樣自由不受限。」這正是親傑克森的人士夢想的世界。
根據一位旅行的人寫下的日誌,在當時那個世界裡,從肯塔基州到維吉尼亞州的旅程是這樣的:
一開始在家鄉梅斯維爾(Maysville)用的是肯塔基的錢……想要換維吉尼亞州的錢,換不到。在(西維吉尼亞州)惠靈鎮(Wheeling)用肯塔基州的五十美元鈔票換得維吉尼亞州西北銀行(North Western Bank of Virginia)的錢;來到(俄亥俄州)佛德瑞克鎮(Fredericktown),維吉尼亞州或肯塔基州的錢都不能用;用在惠靈鎮換的五美元紙鈔支付早餐和晚餐;找回兩張賓州某家銀行發行的一美元紙鈔、一張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公司(Baltimore and Ohio Railroad)的一美元紙鈔,其他則是善意銀行(Good Intent)的小額紙幣(這些是沒有價值的紙幣);離開旅館大門百碼之後,所有人都只收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公司的紙幣,其餘全部不收。
最後,這位勇敢上路的旅人寫道,他後來又回頭跨越維吉尼亞邊境;他在州界必須耗兩天協商,把他那些無用的錢換成他需要的維吉尼亞錢。他在這樁交易中虧了一〇%。
自由銀行體系聽起來像是一場噩夢:有行事鬼祟的銀行,有價值各不相同、種類多到讓人眼花撩亂的紙幣,有偽鈔,而且沒有中央銀行克制整個系統。而且,有時候也確實是一場噩夢。
然而,一九七〇年代時,人們開始信仰自由市場並對政府干預的行動抱持懷疑,於是經濟史學家回過頭去,重新審視自由銀行體系的時代。他們不聽傳說(比方說常有人說起的這位旅人從肯塔基到維吉尼亞州的不幸旅程),試著檢視數據:當時總共有幾家銀行、有幾家銀行倒閉、人們換錢通常的成本是多高。他們發現,自由銀行體系並沒那麼糟糕!
旅人要換錢時通常會損失一%到二%;當今天我要領錢,萬一找不到自家銀行得用其他銀行的提款機時,要付出的手續費同樣也是這個數。還有,經濟史學家發現,陰險狡詐的銀行其實沒這麼多。
各家銀行像瘋了似地在美國西部邊疆發行愈來愈多種紙幣,也有其用途。這麼做,意味著拓荒者可以靠借錢買必要的種子、牲口和設備,開始做生意。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斯.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寫過:「無政府狀態對西部邊境更有益,比掐住信貸的井然有序系統能做更多事。」爆發南北戰爭時,聯邦政府必須籌錢,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財政部長敦促國會通過新法,替國家創造出一種自由銀行體制,現在,任何能滿足某些條件的人都可以開辦一家全國性的銀行。重點是,為了支應戰爭,全國性銀行的紙幣必須用美國政府公債擔保。為了生存,全國性銀行必須把錢借給聯邦。(邦聯則自行印製紙幣,當南方打敗仗之後便一文不值。)
林肯總統在一八六五年三月三日簽署了最後一條銀行法,經濟史學家布雷.哈蒙德(Bray Hammond)寫到:「他隔天要舉行連任就職典禮,一個星期後里奇蒙(Richmond)淪陷,六個星期之後他遭到謀殺。」這條法律對州立銀行發行的紙幣徵收一〇%的稅金。立法的意圖,是要藉由對州立銀行的票據課稅將他們逐出市場,僅留下由全國性銀行發行的統一紙幣。後來的效果一如預期,很快的,州立銀行印製的鈔票全都不見了。
南北戰爭是一個分界點,從此時開始,美國人不再說「美國各州如何如何」,改為開始說「美國如何如何」;也就是說,美國從此由多州並立的局面變成了一個單一國家。毀掉一個由各州立銀行發行不同紙幣的世界、轉而創造出一個僅有單一紙幣的世界(由全國性銀行發行的統一紙幣),是這項大轉變過程中的一小部分。貨幣是讓一個國家終成為一個國家的因素。
●本文摘自麥田出版之《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 寫給女兒的投資書:儘早學習理財!唯有財富能守護妳的人生
📰 比爾・蓋茲的社交能力從小鍛鍊 父母如何培養他的溝通技巧
📰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 如何培養孩子強大韌性?有時必須捨得讓子女獨立面對可能的失敗
📰 青春期叛逆其實是求救訊號,當孩子生氣時,先同理、再講理
📰 小孩學習很被動?心理師四招迎刃而解孩子們的無助感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