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餐桌2.0】吳鈞堯/清明美食七餅的餡料

每到清明節前後,金門的習俗就是要吃擦餅(春捲),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準備「擦餅菜」拜拜並享用。記者蔡家蓁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每到清明節前後,金門的習俗就是要吃擦餅(春捲),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準備「擦餅菜」拜拜並享用。記者蔡家蓁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文/吳鈞堯

當天拜拜後,大嫂以「餘悸猶存」的口吻說,「總算拜好了,大家可以吃了。」她加重語氣,過去兩個禮拜來,父親幾乎天天打電話,問她買幾斤「七餅皮」、海蚵買了沒,清明前一天大哥大嫂拎著大把鮮綠上樓,電話忽然響起來。沒有人有多餘的手接電話,好不容易大哥撙出手,掏鑰匙開門,口袋的手機依舊響個沒停。

父親看到人來了,掛了電話後,大哥的鈴聲也才同步斷訊。

父親到老年,沒有什麼事情掛心,以往母親還在,老倆口把口角當趣味,一來一往既可激化腦細胞,又能打發時間,母親走了這幾年,父親的心便在祭拜上。

還好終於取消初一、十五,然除夕、清明、端午、冬至等等,件件掛心。不同其他節日可以買餐館大菜權充,清明節拜拜吃七餅,只有七餅皮外購,其餘菜餚都得自購、自理,詩詞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家則是「清明時節水紛紛」,備菜前是父親是口水,料理各式蔬菜時,是大哥、大嫂的苦水。

大嫂一聲令下,「把所有菜刀、砧板都洗乾淨……」能夠站的、可以拿刀的,找好自己的小戰場,芹菜、紅蘿蔔、韭菜、荷蘭豆、五香豆乾等,一律切刑伺候,豬肉也不例外。

歷經繁瑣備菜與烹炒後,盆裝季節性美食「七餅」餡料一字排開很是壯觀。圖/作家吳鈞堯提供

在切菜以前,大嫂前一天已經備好過濾的籃子,一遍遍洗淨。炒好的菜出水勢難避免,而吃七餅忌諱菜餚出水,讓好好一張薄皮出油、滲水,繼而變成土石流,所以洗好的菜必須風扇,毫不留情狂吹。把做七餅說得殺氣騰騰,是因為來到切菜現場,但聞「剁剁剁」、「刷刷刷」、「吧啦吧啦」,一款切刀、不同蔬菜,便也發出不同聲音,而同樣一把刀握在不同的人手上,聲響也自不同。

果敢如大哥大嫂,乾淨俐落,膽小生疏如我,深恐斬斷手指,離離落落誠屬自然。

明朝期間,蔡復一軍務繁重無暇用餐,其妻李氏賢慧,麵粉攪勻製成餅皮,再裹著各樣切細青菜,方便蔡復一邊料理公務邊吃食,據說是吃七餅的濫觴。清明節吃七餅民俗,我們從金門帶到了台北,不單單祭拜後吃,而且還要讓子女們帶上一大包,父母家不大的廚房在備菜那幾天,猶如蔬菜攤販。

想一睹明代傳奇性先賢蔡復一的真實面容,可從金門縣重要古物「蔡復一畫像」窺視一二。圖/開放博物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我經常訝異,這般龐大的各式蔬菜陳列,烹炒後只剩下十幾個大盆。「只剩下」,當然用語不當,幾乎可以餵飽一個營隊的量,而今家族十幾口吃,人人包裹幾大袋後,父母才心滿意足。拜神、祭五臟廟,一樣重要。

攤平七餅皮在潔淨的圓形白瓷盤上,各種菜餚舀一些,在餅皮四分之一處堆疊,常常有人貪心包得很大,勉強捲起來以後,猶如元宵節燈籠火燒,洩底難免。七八種或者十餘種蔬菜,一起捲入口中時,我想起掌廚的大嫂說,「必須慢火。菜要細不能粗,紅蘿蔔跟豆乾是刨絲的,豆腐要捏爛加蛋攪拌……」

於今入口,花團錦簇了,百花百菜匯聚成一股清香,沒有哪一種特別喧嘩,也沒有哪一種是靜默的,如果加辣或「麻佬」或花生粉,也不宜多,七餅重視和諧,合唱團的每一個聲部,都得均衡發聲。

大哥不忘提醒,帶回去以後,慢火細炒更香。我們終於放下菜刀,化剁剁剁聲為美味七餅。母親微笑的遺照掛在牆上。她知道,人生是感恩的一仗。

● 品嚐更多作家私藏好味道:「邀你一起上座啖美食

作家簡介:

作家吳鈞堯。記者曾吉松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吳鈞堯
出生金門,曾任《幼獅文藝》主編,獲九歌出版社「年度小說獎」、五四文藝獎章、中山大學傑出校友等。《火殤世紀》獲文化部文學創作金鼎獎(小說)、《重慶潮汐》入圍台灣文學散文金典獎,以及《100擊》、《遺神》、《孿生》等。多次入選年度小說選、散文選、新詩選,近年回歸詩隊伍,出版《靜靜如霜》、《水裡的鐘》等詩集。
著有短篇小說集《度外》(2000)、《盲目的注視》(2002)、《是或一點也不》(2003),散文集《麥克風試音─黃國峻的黑色Talk集》(2002),長篇小說《水門的洞口》(2003)。

書名:《一行波特萊爾》
作者:吳鈞堯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時間:2024-08-15

關於「作家餐桌2.0之美食逸品篇」

「餓了吧?大廚作家,我們可以上菜了!」
一日三餐你都怎麼吃,是隨手扒飯果腹派?還是美酒、餐具樣樣不缺的儀式派?粒粒皆辛苦,美食豈能辜負?

邀請作家掌廚為你說一道不凡的料理,分享夢幻菜餚、新奇吃法或顛覆想像的料理方式,第二季26位作家、26道美食逸品,每週二不再餓肚子,以別具匠心的圖文和文學佐料,週週滿足吃貨好奇心!閱讀更多作家餐桌的料理故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藝點通 吳均堯 金門 清明節 作家餐桌 吃貨特輯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茶文化中細節美學!淺談茶漏、茶擱與蓋置的儀式與風景

日治臺灣推動時尚藝文斜槓大師!洋服販賣商及天才畫家:古川義光──#名單之後162

周文鵬/摩訶不思議40年:《七龍珠》的天地、勝負與視聽

李豪/我的人生原聲帶:一場屬於七龍珠的音樂冒險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