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散策

藝開罐.閱讀藝文

從媽祖到伯公!桃園客家民間信仰印象與文化多樣性

撰文|羅烈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回望傳統——伯公與天公、三官大帝的緊密關聯以伯公為信仰的聚落,可以說是傳統地方社會的最小單位(自然村),幾座伯公廟所聯合奉祀無廟的天公爐,則...

藝開罐.閱讀藝文

童年回憶殺!從桌遊到電子雞,跨世代臺灣人玩具大集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以打造「臺灣歷史共筆」與「知識共享的智慧寶庫」為願景,致力推廣館藏歷史文物,讓古物不再沉寂於展示櫃中,而能與當代社會展開跨時空對話。官方社群推出的「#現在是新奇物...

藝開罐.閱讀藝文

喝茶配雞蛋糕,順便讀點臺灣史!──鐵製火鉗夾式雞蛋糕模具、日東紅茶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以打造「臺灣歷史共筆」與「知識共享的智慧寶庫」為願景,致力推廣館藏歷史文物,讓古物不再沉寂於展示櫃中,而能與當代社會展開跨時空對話。官方社群推出的「#現在是新奇物...

藝開罐.閱讀藝文

首部在台拍攝好萊塢電影《聖保羅砲艇》 基隆港重現1920年老上海風華

《聖保羅砲艇》是美國好萊塢首部在臺灣拍攝的電影,1966年底在全球正式上映,劇中描繪1920年代美國砲艇聖保羅號在長江流域發生的衝突事件。在戒嚴體制下,這部電影後來多次申請在臺灣上映,始終遭到拒絕。...

藝開罐.閱讀藝文

故宮文物大遷徙:從紫禁城跨海來台先放「台中糖廠」,北溝庫房貯存有妙招!

國立故宮博物院當年隨政府遷臺,暫時將典藏的瑰寶文物存放臺中糖廠倉庫,後來移往霧峰北溝,1957年設置陳列室公開展示,引起國內外關注。受限空間規模,遷址臺北外雙溪擴建新館,1965年新館落成,對外開放...

藝開罐.閱讀藝文

追尋北國的身影──被俘虜到西伯利亞的臺籍日本兵

有關日本時代臺灣人的戰爭經驗,大多數人或許會聯想到南洋戰場,但並非所有的臺灣人都是前往南洋,舉例來說,拙作《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下稱《零下六十八度》),是以家祖父陳以文為...

藝開罐.閱讀藝文

鍋具裡的權利與巫術?千年炊具大考古認識東西方飲食文化

文_張慧萱/旅讀圖_國立故宮博物院、NYPL、The Met、National Gallery of Art、Wikimedia Commons鍋具對於飲食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影響了人們對於料理創...

藝開罐.閱讀藝文

從漫畫《乞丐頭與貓老大》靈感史料 解密台灣日治時期犬貓記事

圖‧文|Rendezvous Studio你曾在城市某個轉角,和一隻默默踱步的流浪貓對望嗎?在《乞丐頭與貓老大》的故事裡,廢棄老屋是牠們安身立命的棲地,也是不被城市接納者的避風港。這群毛孩,不只是現...

藝開罐.閱讀藝文

日治臺灣推動時尚藝文斜槓大師!洋服販賣商及天才畫家:古川義光──#名單之後162

文/黃宜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古川義光 入選 臺展第1、2、3、4、10回;府展第3回約莫百年前,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許多日本人來臺遊歷且定居,古川義光便是這其中一人。當時若...

藝開罐.閱讀藝文

重回二戰時空!日軍南洋足跡與戰俘監視員的創傷歷史

1941年12月8日,日軍同時進攻夏威夷與東南亞,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日本殖民下的臺灣人,無可避免的也被捲入戰爭。此時的東南亞與南太平洋都是英、法、荷、美等國的殖民地,除了維持獨立的泰國外,各地都處...

藝開罐.活動特區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雙年展 以藝術行動回應白色恐怖與島嶼創傷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Green Island Biennial)今(13)日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禮堂舉辦開幕記者會,除公布本屆23組國內外藝術家作品及相關活動,並於...

藝開罐.活動特區

「故宮國寶聚澎湖」盛大開幕 讓台灣歷史文物跨海助陣花火節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16)日攜手澎湖縣政府,宣布「大航海時代的海上明珠—故宮國寶聚澎湖」盛大開幕,故宮蕭宗煌院長、澎湖縣陳光復縣長、林皆興副縣長,以及故宮黃永泰副院長、余佩瑾副院長、徐孝德主任秘書、澎...

藝開罐.閱讀藝文

85年前浪漫的文青醫師 筆下的絕美港都:歲田亨——#名單之後161

文/陳坤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歲田亨 入選 臺展第7、9回,府展第2回2017年高雄市與日本熊本縣締結為共同友好城市,希望擴大城市外交,不過雙方應該都沒發覺到在八十五年前,曾經有位來到港都的九州...

藝開罐.活動特區

國資圖「歐洲視角下的格林童話」 21幅插畫藝術解密流傳百年的故事原貌

童話故事不僅是兒時的回憶,更是文化與價值觀的縮影。由德國國際青少年圖書館策劃,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與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合作的國際巡迴展「他們現在還是如此這般地生活著——歐洲視角下的格林童話」...

藝開罐.閱讀藝文

3千年前青銅器藏性別刻板?考古「婦」字探索上古女性史

婦—關於女人與掃帚的故事我們習以為常的「婦」字,為什麼是由「女」與「帚」所組成?答案就藏在 1976 年從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婦好墓」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田純子研究員,解析刻在青銅器上的「...

書市圈.出版風向球

浮世繪怎麼看才有趣?從繪畫中認識江戶時代生活與藝術魅力

藉著浮世繪、名家的作品,可以窺悉江戶時代的歷史與人文風土,或者從它們的發展脈絡梳理來自異地的風格美學加諸日本既有的文化信仰後,產生什麼樣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透過繪師的眼睛讓我們知道,對身邊的人事物保...

藝開罐.閱讀藝文

漫步伊斯坦堡!翻閱鄂圖曼帝國傳奇史詩與異域風情

文_黃彥綾/旅讀圖_李智凱/旅讀相隔近600年前的4月2日,先祖來自歐亞大草原的年輕蘇丹,率領軍隊在伊斯坦堡城外紮營。約莫兩個月後,延續千年的羅馬帝國終結,標誌另一帝國盛世的開端。讓我們也進城,以帝...

藝開罐.閱讀藝文

皇帝護書有妙招!從書櫥到藏書閣,不只科學還要靠五行之術

【文房百寶】文/送潮人文房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物品,往往是那些精緻小巧的物件,例如筆山、水滴甚至是臂擱、香爐等,然而真正伴隨文人成長,而且是在追求功名中成長的卻是知識,大量的知識需要一樣沉重的家具來...

藝開罐.閱讀藝文

日治時代街友庇護所長怎樣?《乞丐頭與貓老大》漫畫靈感與臺灣福利院的歷史

圖‧文|Rendezvous Studio說起「慈善事業」,你可能會立刻聯想到一些扶助弱勢的公益團體,它們總是在社會邊緣,向遭遇困難的人伸出援手。這樣的事情,當然也不只發生在現代世界。比如傳統時代的...

藝開罐.閱讀藝文

遊走在恐懼邊緣的崇高美學:英國海景油畫高手透納作品的藝術性與成就

文/陳貺怡(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以及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在視覺藝術的領域,「崇高」(sublime)美學大約盛行於1750-1850年間。事實上,在18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