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藝開罐.閱讀藝文

極致鮮美就是優勢!解密巴黎米其林餐廳背後的食材供應鏈

文字╱攝影 何桂育,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初春的某天中午,我和飯友相約在瑪黑區孚日廣場一側的L’Ambroisie餐廳用餐。入座後侍者送上菜單,並告訴我們:「廚房今天早上收到一隻八公斤多的...

藝開罐.閱讀藝文

蒜泥、蒜香等百種味蕾滋味!張曼娟:你說了蒜

文字╱攝影 張曼娟,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深夜滑手機在工作夥伴Wendy的臉書上,看見她分享了雲林縣莿桐鄉即將直播開賣農產品的訊息。如果是開賣名牌奢侈品,我通常直接略過,然而農產品總是能吸...

藝開罐.閱讀藝文

澎湖小管令人難忘的鮮脆秘密 原來藏在講究的捕獲方式

文字╱攝影 呂宛霖,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前幾天帶日本朋友到東北角的海岸小鎮遊玩,坐在路邊小店,桌上擺著剛燙熟的小卷,搭配簡單的醬油膏與芥末醬就很美味。席間他提到中文裡的花枝、魷魚,在日本...

藝開罐.閱讀藝文

鮮筍料理必須分秒必爭?炒食燉湯總相宜的食譜:麻竹筍兩吃

文字╱攝影 潘家欣,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作家蔡珠兒曾有一篇散文〈飛天筍〉,開頭就是一陣急板,說自己從深坑趕早買回了新鮮帶泥的綠竹筍,然後用溼棉花包裹保溼,再以鋁箔隔絕水氣、溼報紙與乾報紙...

藝開罐.閱讀藝文

從怪味雞到麻辣鍋,花椒的多重宇宙!張曼娟:椒個朋友吧

文字╱攝影 張曼娟,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5月號晴朗的天氣,早晨八點鐘的氣溫已經升高了,才剛踏入菜市場,就在腐爛的葉菜、水果的甜香、熟食的煙火味、肉與魚的羶腥,龐大的混濁氣味中,嗅到了一股清新而...

藝開罐.閱讀藝文

茶文化中細節美學!淺談茶漏、茶擱與蓋置的儀式與風景

文字╱攝影 小令,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5月號習茶多年,一邊摸索著自己理想的茶席,一邊緩慢蒐集眾多茶具們。有些茶具,說不上需要與否,但若與茶席搭配得宜,確實會帶來畫龍點睛之妙。譬如最近蒐羅到的「...

藝開罐.閱讀藝文

皇帝豆怎麼吃?從豆種介紹到料理指南:皇帝豆排骨湯

文字╱攝影 潘家欣,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5月號冬去春來,市場上出現一麻袋一麻袋裝的新鮮皇帝豆,這也是南臺灣的旬之味。皇帝豆原產於中美洲,十九世紀引入臺灣種植,因為植株強壯耐旱、少病蟲害,成為南...

藝開罐.閱讀藝文

香蕉真的能做果醬?4個必讀果醬指南,讓專家為你解惑!

文字 編輯部/攝影 吳尚鴻,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5月號照片提供 果食男子果醬、抹醬專家諮詢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農業化學組助理研究員 吳宗諺張豐盛商行 張豐格埔里鎮農會技術人員 許瑞良餐桌常見的草莓...

藝開罐.閱讀藝文

澎湖最強庶民小吃!「澎湖花枝」齒間炸裂鮮甜口感 秘訣是豬肥肉

文字╱攝影 呂宛霖,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5月號前幾天到淡水訪友,路過人潮眾多的老街,看到一個打著「澎湖花枝丸」名號的小攤位,滿懷期待買了一串,咬下後卻悵然若失。口感鬆散、彈性不足,更遑論花枝塊...

藝開罐.閱讀藝文

竹科工程師的科技農場!斜槓小農不用一畝田,也能過豐年

文字 洪雅音╱攝影 吳尚鴻╱照片提供 紀成璞,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4月號有臺灣矽谷之稱的新竹科學園區,放眼望去,總見不斷擴建的廠房,越蓋越密集、越頂天的高樓大廈,伴隨上下班時間永遠塞到動彈不得...

藝開罐.閱讀藝文

送國王上斷頭台不夠,還要吃豬頭紀念!超酷傳統法國料理──燉牛犢頭肉、燉雞鍋

文字/攝影 何桂育,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4月號週末到勃根地訪友,朋友帶我去一家道地的小館,嚐到了極美味的「燉牛犢頭肉」。這是一道將小牛頭所有能吃的部位去骨留肉捲成一圈,切片後和蔬菜一同燉煮的料...

藝開罐.閱讀藝文

經典一魚二吃!土魠魚羹或清蒸 勾起遊子家鄉味情懷

文字/攝影 呂宛霖,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4月號過完年後,臺北的小廚房收到從澎湖空運來的包裹,裡頭是父親親手準備的澎湖海鮮。透著銀白色澤的土魠切片被整齊真空包裝起來,指尖感受魚肉冷凍過的扎實手感...

藝開罐.閱讀藝文

源於兩河流域的變種洋蔥!走訪春市找食材入菜:珠蔥炒蛋

文字/攝影 潘家欣,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4月號長大以後才慢慢喜歡逛菜市場,小時候跟著母親去傳統市場,覺得油膩、混亂,人潮洶湧,不像超級市場舒服又有冷氣吹,所以很不愛去菜市場。然而,等到自己有經...

藝開罐.閱讀藝文

花蓮逾30年海洋餐廳:第二代主廚永續海鮮信念 端出鮮絕味

文字 李怡欣/攝影 林彥劭/照片提供 龍哥斯特取自《鄉間小路》2025年3月號位於花蓮吉安,由「海洋主廚」愛爾文(曾璽文)主理的「龍哥斯特」海鮮餐廳,從父母自一九九三年創立開業,迄今已逾三十多年。「...

藝開罐.閱讀藝文

宜蘭羅東猿燒季節料理:堪比圖鑑級生魚片 道地台灣日料選擇

文字 蕭函青/攝影 賴力瑜/照片提供 猿燒季節料理取自《鄉間小路》2025年3月號蘇志文在宜蘭羅東經營「猿燒季節料理」已經九年,招牌菜色是魚種多到塞不進盤中的「綜合生魚片」,日式漆器方盤上裝滿晶瑩剔...

藝開罐.閱讀藝文

超下飯澎湖美食!被風乾的家鄉味:梅乾扣肉、高麗菜酸

文字╱攝影 呂宛霖,取自《鄉間小路》2025年3月號尾牙這天,眼前擺著香氣四溢的梅乾扣肉,獨特氣味滲入五花肉的肥瘦交織間,每一口都是鹹香與甘醇的融合。然而,比起梅乾菜與豐厚油脂的交融,我更愛澎湖花菜...

藝開罐.閱讀藝文

黃春明小說中深刻的祖孫情!便宜的海味料理:醬燒煙仔

文字/攝影 潘家欣,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3月號春夏交際,市場的魚悄悄換季。近年來海洋環境變動,海魚的價格節節高升,想要吃便宜海魚,真的就得「著時」(tioh-sî)。我在市場逛來逛去,以前最便...

藝開罐.閱讀藝文

迪化街粿仔街60年林貞粿行:攤車起家 傳承三代的美味秘方

文字 何立翔/攝影 孫得欽,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2月號粿與糕,總帶有年節豐收的象徵。臘月午後的冷風中,臺北迪化街上飄著濃濃的當歸、藥膳味,耳邊鋼琴聲隱約,熟悉的旋律不是〈望春風〉,也非〈四季紅...

藝開罐.閱讀藝文

咀嚼帶來力量!就算淚流滿面也要吃:肉桂糖煎饅頭

文字/攝影 潘家欣,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2月號歲末,有一些新的際遇,也有一些故人離去。如何才能讓人從分離的悲傷中重拾希望呢?來一個肉桂卷吧。每逢天冷,我就會翻瑞蒙卡佛的短篇小說集《大教堂》,當...

藝開罐.閱讀藝文

日本也有春節年糕?鏡餅:帶來福氣與吉祥的傳統美食

文字/攝影 施清元,取自《鄉間小路》2025年2月號不管是在丸之內的「行幸通」,或是東京中城,數十萬顆球型燈泡,於夕暮時分一同閃爍,路人們紛紛張口驚嘆;而同時,在百貨地下街,我小心翼翼地,捧著預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