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宋智孝5/8台灣見面 直擊400年文化遺產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BBC Earth 即將推出年度最精采的亞洲實境節目《潛進:宋智孝的海女》,由韓國人氣女星宋智孝接受人生最大挑戰——與傳奇的海女們一同自由潛水,踏上一場意義非凡的生命旅程。BBC Studios宣布,《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將於5月11日搶先在亞洲地區的 BBC Earth 頻道與 BBC Player 平台首播。宋智孝也預計將於5月睽違7年造訪台灣,5月8日出席 BBC Studios 主辦的獨家特映活動,與台灣觀眾分享拍攝幕後故事。

旅遊冒險紀實節目《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為 BBC Studios 與韓國 JTBC 首度合作的共同製作,濟州島海女的非凡生活,將透過韓國女星宋智孝的視角浮出水面。海女是韓國珍貴的文化守護者,這項歷史悠久、跨越至少400年的傳統世代相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令人敬佩的女性,年齡多數已超過80歲,她們冒著生命危險,不靠任何氧氣設備或高科技裝備,每天潛入最深可達20公尺的海底,只為採集海產養家活口,維持生計。

為了實現成為海女的目標,宋智孝必須接受極為嚴格的訓練。事實上,宋智孝的姨媽就是一位海女,因此她從小就對這群女性的水中技巧與堅毅個性深感佩服。然而,多數海女從8歲就開始學習,宋智孝必須在短短一個月內彌補30年的磨練差距,不僅要強化體能,還要克服心理上的極限挑戰。這場冒險不僅展現宋智孝不為人知的一面,也讓觀眾重新認識韓國文化的深度與豐富性。

節目拍攝地點選在韓國最南端、美麗絕倫的濟州島。這座火山島被譽為「韓國的夏威夷」,壯麗景觀下藏著複雜歷史——曾是韓國的流放之地,如今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節目共分三集,以壯闊唯美的影像記錄宋智孝親身體驗與傳奇海女共同潛水,透過深入體驗海女的生活,宋智孝不僅了解這些女性的文化背景與居住環境,更進一步挑戰自我極限,希望最終能贏得她們的認同,成為其中一員。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BBC Studios 亞太區內容資深副總裁 Ryan Shiotani 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與 JTBC 攜手合作,首次共同製作原創節目便以如此動人的題材出發,呈現海女群體令人敬佩的生命故事,以及宋智孝面對極限挑戰的真實旅程。BBC Studios 始終與業界最優秀的團隊合作,本作透過專業攝影與宋智孝真誠自然的個性,將為觀眾帶來全新視角,深入感受韓國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JTBC 內容製作總監 Huh Jin 也補充道:「《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細膩描繪了濟州海女堅韌的精神與生活方式。本次與 BBC Studios 的合作,不只是製作一部,更是我們將韓國珍貴文化推向國際的第一步。JTBC 未來將持續創作更多優質的原創韓國內容,與全球觀眾共鳴。」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宋智孝表示:「參與這部作品,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特別且有意義的旅程,能夠與世界各地的觀眾分享這段經歷,我感到非常榮幸,得以親自體驗濟州島海女的生活並學習她們的生活方式,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和難忘的人生經歷。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能讓韓國以及世界的觀眾更加了解海女群體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可貴的傳統。」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將於5月11日起每週日晚間9點在BBC Earth頻道(有線電視18頻道,中華電信MOD 252頻道)播出,並在台灣大哥大MyVideo、HamiVideo同步上架。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潛進韓國:宋智孝的海女冒險》。圖/BBC Studios提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冒險 紀錄片 韓國 海洋 世界文化遺產 原創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左撇子女孩》入選影評人週 文策院攜臺灣業者前進坎城電影市場展

《守護我們的星球》北極熊覓食悲歌 感受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凶器》凌晨2:17的秘密 全班小孩離奇失蹤小鎮陷入恐慌

《誰在看著我們》雲翔導演耗時7年 100幕露點赤裸呈現人生百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