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少女回憶錄》悲慘孤獨的青春 負重慢行終能抵達

熱愛蝸牛但人生慘到不能再慘的emo少女,成長路上如何勇敢活出最燦爛的自我?
想理解人生,需要回頭看;要過好人生,必須向前看!《蝸牛少女回憶錄》(Memoir of a Snail)故事講述熱愛蝸牛、喜歡閱讀但人生慘到不能再慘的emo少女葛瑞絲,因父母早逝,她與相依為命的雙胞胎弟弟被強行拆散,送往不同的寄養家庭,孤獨的她只有蝸牛作伴,像躲在殼裡逐漸封閉自己。就在生命看似無望之際,她意外遇見一位古怪卻溫暖的老太太,兩人展開一段充滿幽默且療癒的跨世代友情,也讓葛瑞絲再次勇敢活出最燦爛的自我。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提名、動畫界最高榮譽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水晶獎最佳影片,《巧克力情緣》導演亞當艾略特睽違15年心臟爆擊感動神作!《蝸牛少女回憶錄》以黑色幽默的怪誕喜感撫慰魔幻的悲劇人生,爆笑又令人心碎、孤獨卻閃閃發光,交織出一段你我成長路上,都能強烈共感的冒險風景與自我探尋。
「想理解人生,需要回頭看;要過好人生,必須向前看!」—— 丹麥哲學家 索倫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
《蝸牛少女回憶錄》是奧斯卡金獎動畫導演亞當艾略特,繼《巧克力情緣》後第二部黏土動畫長片,同時也是他「三部曲的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七部作品(包含三部極短篇、三部中篇、三部長片)。本片是一部獻給成人觀眾的停格動畫長片,以苦樂參半的口吻講述一位名叫葛瑞絲的孤獨女子,向她的寵物蝸牛傾訴自己人生故事的動人回憶錄。
本片以傳統、耗時的停格動畫藝術拍攝而成,片中每一個道具、場景與角色,都是由藝術團隊親手製作獨一無二的實體物件。花費將近一年時間,製作出7000個物件,數百隻手臂、眼珠與嘴型皆由手工打造,並由澳洲頂尖的停格動畫師逐格地移動角色,在黑暗中耗費上千小時賦予角色生命。
全片未使用任何電腦特效(CGI)。在長達33週的拍攝期間,攝影團隊一共為200多個場景進行布光,並協助動畫師拍攝超過135000張照片,最終集結成這部作品。延續導演的創作脈絡,本片亦取材自他的家人與朋友,探討一些帶有黑暗面但極富人性與情感的議題,在幽默與溫情之間取得巧妙平衡。
繼廣受好評的《巧克力情緣》,由已故知名演員菲利浦西摩霍夫曼配音演出後,《蝸牛少女回憶錄》再度帶來一段奇異感人的成長故事。卡司陣容同樣堅強,由《繼承之戰》莎拉史努克、《犬山記》寇帝史密麥菲、《綠巨人浩克》艾瑞克巴納、《派特的幸福劇本》賈姬威佛、《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多明尼克皮諾、《刺殺傑西》尼克凱夫等國際知名演員獻聲演出大飆戲。
亞當艾略特(Adam Elliot)|澳洲知名奧斯卡金獎獨立動畫導演、視覺藝術家
本片導演亞當艾略特(Adam Elliot),他的動畫作品與影像創作風格極為獨特,自稱「黏土動畫傳記電影」——以黏土動畫形式呈現其家人與朋友苦樂參半人生的傳記式作品,筆觸中又帶有濃厚的同理心和幽默感。至今他已創作了七部動畫電影,包括新作《蝸牛少女回憶錄》、《巧克力情緣》、《Harvie Krumpet》、《Ernie Biscuit》、《Brother》、《Cousin》與《Uncle》。作品已獲全球百萬影迷盛讚肯定,參加超過上千個國際影展,並贏得超過百座獎項,包括2004年以《Harvie Krumpet》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此外,他還憑藉九次提名贏得六座澳洲影藝學院獎,獲獎次數為澳洲導演之最。
他的首部動畫長片《巧克力情緣》即榮獲2009年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水晶獎最佳影片,並在2010年入選IMDb「影史250大最佳電影」,更被改編為百老匯音樂劇演出。睽違15年的長片新作《蝸牛少女回憶錄》,同樣榮獲2024年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水晶獎最佳影片,並入圍奧斯卡及金球獎最佳動畫片,全球影評、影迷一致盛讚,充滿黑色幽默又令人感動噴淚!除了電影工作之外,亞當艾略特更於大學任教同時也熱愛繪畫,並在2024年底舉辦個人畫展。
《蝸牛少女回憶錄》是我第七部以黏土動畫創作的電影。這是一段苦樂參半的回憶,由一位名叫葛瑞絲帕朵的孤獨女子娓娓道來,她向她的寵物蝸牛傾訴自己的人生故事。我的每一部作品,主角幾乎都是局外人;而我所關注的主題與敘事,也總是圍繞著「差異」及「異類」。我熱愛講述那些融合幽默和感傷的故事,那些反映日常生活縮影的片段,既歌頌生命中的歡樂時光,也不迴避生命所帶來的黑暗與考驗。
我的故事反映的是日常生活,我們可以感同身受的真實故事,可能來自朋友、古怪的親戚,以及街頭那些多采多姿的人們。我努力在幽默與哀愁、明亮與陰影、喜劇與悲劇之間取得平衡。三十多年來,我創作的初心始終如一:讓觀眾笑,然後讓他們哭。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