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居/摎先生洗碗

公職三十多年來,習慣上班早到,那是一種童年習慣的延伸,趕早不趕晚,拚上學第一早。早早起床,早早吃早點,早點出門,早點回家,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一年冬天清晨,天色昏暗,公雞尚未引吭司晨,書包已在肩上晃。母親才剛睡醒,蹲在灶前懵懵懂懂、恍恍惚惚地將柴放入爐膛,翻過頭來,她的火氣比柴火還烈,劈哩啪啦地向我嚷嚷:愛摎先生洗碗呀!

摎先生洗碗,客家話,指的是幫老師洗碗。摎,跟也。童年時聽到這句話時,總是牽牽嘴角,一怔,什麼洗碗?怎麼不說幫老師洗臉呀!爾後發現這句話並非母親專屬,在客家庄,千篇一律用來說教太早去學校的小孩,像是一句時尚的口頭禪。如今這把年紀,再回頭細究此話原意,應該是說上學何必太早!你未食朝,老師也還沒吃早餐,這麼早到學校是要幫老師餐後洗碗嗎?在尊師重道的年代,父執輩一方面教小孩上學不要太早,一方面又像是若有若無的暗示,設若真的這麼剛好,就幫老師洗碗也很好。

學校其實無碗可洗,大部分的老師皆在家用膳。圍牆邊有一幢教師眷舍,六年級時班導師夫婦住在那裡。有一天,老師在宿舍吃早餐,從窗外望去,詫異怎麼天都未亮,我就在操場邊晃搭,他連忙端著一碗熱騰騰的麵條跑出來,邊吃邊向我大聲喊道,這麼早是要幫老師洗碗嗎?他口含食物,話語混沌,卻始料未及我答應得又快又急,幾乎截斷他拖長的尾音。此舉在客家庄算是空前絕後,率先把那句口頭禪落實在生活裡。當時尚未有洗碗精這類清潔用品,母親知悉此事,為我示範洗碗去油脂法,其實她多慮了,農莊長大的小孩,早早就有雞洗沙浴的經驗,跳入沙坑抓了一大把沙,將碗內外塗抹去脂,開創我村以沙洗碗的先河。

此後,洗碗的水流成一條河,綿延好多年,洗碗好快樂。婚後,那條洗碗河突然拐個髮夾彎,流進了大漠裡,初始細細悠悠,最終若枯若竭,老婆嫌棄我洗碗不夠講究,她巧妙譬喻,動之以情,要我交出洗碗權,說我洗碗像是戲沙,水花四濺,過於天真爛漫,聞之驚駭。

近些年,耳聞一個生活中洗碗的故事:一位男老師結婚後,基於男女平權,洗衣、洗碗、拖地、倒垃圾,二人輪流做,家中既不能有大男人,也沒有大女人。男老師全然接受,唯獨洗碗這件事他特別排斥,每每輪到他洗碗時,眼淚也流成一條河。好事者細究原委,原來男老師從小家裡就是媽媽洗碗,凡廚房的事皆媽媽一手包辦,以至於長大後,他一廂情願地認為洗碗是母親給他全部的愛。妻要他洗碗,硬生生地剝奪他童年母愛的記憶。

初聞有些同情,後來又覺得狗屁倒灶,就洗個碗而已,未免牽拖太多,像是作繭自縛,拿一條粗繩將自己五花大綁,然後仰天長嘆,有人毀了我的童年呀!慶幸自己幾十年來,對於洗碗這事不以為忤,我想應該是從客家庄那句口頭禪中受惠的。只是差別在洗得乾淨與否,邇來我反覆思索,對付頑強的油脂,沙子和洗碗精,究竟哪個厲害呢!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客家新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陳其豐/死亡,或者目盲

黃子揚/誰當被釘十架

林宇軒/這囂張的世界快快噶屁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