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揚/誰當被釘十架

馮勃棣《末日之前不要睡著》書影。(圖/允晨提供)
馮勃棣《末日之前不要睡著》書影。(圖/允晨提供)

推薦書:馮勃棣《末日之前不要睡著》(允晨文化出版)

《末日之前不要睡著》不是從少女戴小茜消失開始的,她的生死未卜只是一條從井底拉出來的繩索,潮濕且劣跡斑斑,讓我們逐漸看清纏繞其上的人理糾葛。小說裡的一命致一命,非關生死,而是人的苟活,他們何以至此?他們行將如何?一切真正的源頭,是從嫌犯李文勛的一句「你有罪嗎?」開始引爆,應驗小說的那句「真正的爆炸沒有聲音」。

小茜自幼母親離家出走導致患上憂鬱症,因攝下豔照而被父親羞辱,她忿而離家出走。豔照是李文勛替她拍的。那個原本要當傳道人卻和十七歲少女發生性關係而前途盡毀的李文勛。他倆碰上了。她享受愉虐,對她來說,「疼痛就是一種性愛」,她享受疼痛後被呵護的感覺;他慾望而不得,只能攝她裸體,權當「凝視就是一種進入」。小說再次揭曉小茜消息時,便是她的碎屍被找到了。她必須死。死亡之決絕之必要,才能吸引大眾將鏡頭對準舞台上的角色們。

戴立齊,有罪嗎?作為受害者的唯一在場家屬,他的種種舉動都在彌補對女兒的罪愆,他肩負起「超人爸爸」的責任,質問校方,向霸凌女兒的男同學施暴,緊咬李文勛不放。他和消失後的「小茜」傳信息,藉由虛擬時空的往返通信,他才漸漸明白女兒的心思與經歷。原來女兒會寫詩還得獎,女兒偷藏那麼多藥,這些發生在真實世界的事,戴立齊都不知道。甚至事發當時女兒的十幾通電話,他都沒有接到。他將一切愧疚與懲罰投射在李文勛身上,認定他這個有前科的變態就是兇手。

李文勛,有罪嗎?他因治療憂鬱症而遇上小茜,受傷的靈魂彼此共鳴,深交而成友伴。當他自殺未遂被帶到警局,手機翻出小茜的各種赤裸外拍照片時,所有矛頭都指向了他。他的歷史舊骸重新被掘起,甚至還有人砸了他咖啡店的玻璃。輿論沒有要放過他,甚至他被證清白了,員警劉伍強仍要對他下手。他在證道會上控訴社會與媒體,甚至質疑神的存在,然而到頭來,他最想問的是:他有沒有被原諒?

劉伍強,有罪嗎?他自妻子被酒駕撞死後,幸福的人生便破碎了。於是他當上黑警,在一起緝兇案中射死嫌犯,留下案底。殺死他妻子的權貴最終逃過法律的制裁,他就用自己的辦法向世界討回公道。一個人沉淪太寂寞了,他教戴立齊操練身體去報復,中學小混混也好,劉文勛也罷,他相信武力能夠解決世上所有的不公。正當他狠下殺手的那一刻,世界哐噹一聲警語,一切才不致悲劇收場。

世人皆有罪,但若你們認罪,神必赦免。《末日之前不要睡著》不斷引用《聖經》經文與詩歌,救贖的語句卻像行刑,惡言在這裡才是曙光。他們即便未曾認罪,但心底總在千鈞一髮之際迸出一絲善念,終究沒有釀成更壞的末日。他們其實都只是活在過去的人。馮勃棣在小說自序寫道:「我決定用這一本小說來懺悔,來與世界對話。」那些小說裡的善念與收手,也許是他贈予自己的。我想,也是他為什麼創造了那首詩〈但願祢是真的〉──如果現世有詩的血肉可以對照,我想起辛波絲卡的某句:「它會補償被毀滅的那些年,/並且相信新的秩序及韻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小說〉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陳其豐/死亡,或者目盲

黃子揚/誰當被釘十架

林宇軒/這囂張的世界快快噶屁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