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欣/吃冰的移民史

哈蜜瓜刨冰,東門冰室,新竹市。(圖/陳冠良攝影)
哈蜜瓜刨冰,東門冰室,新竹市。(圖/陳冠良攝影)

▋四果湯應變而生的八寶冰

府城吃冰,有一條隱約的分界。

西門路以西,是八寶冰的天下,幾間老牌八寶冰甚出名:江水號、石精臼、圓仔惠、龍興。所謂八寶冰,其實一碗並不是真的有八種甜料,通常是選四到五樣,店家以十來個巨大白色淺盤,陳列各種甜料──紅豆、綠豆、花豆、粉條、粉角、粉粿、粉圓、芋圓、芋泥、薏仁、湯圓、愛玉、仙草、杏仁、蜜蓮子與蜜鳳梨,傳統一點的店家還會有木瓜簽、李仔鹹等蜜餞。顧客隔著通透的壓克力櫃子,一項一項指定,店家則以大湯勺一一舀取。然後再送入機底下,唰唰唰地堆滿高高的冰屑,淋上兩大勺紅糖漿。面對十來種晶亮誘人的甜料,若是選擇困難禁不起誘惑,選了超過五種料,加錢即可,一項一項加起來,一碗八寶冰吃起來也要七八十元,名為八寶,似乎是理所如此奢華。

然而八寶之名,恐怕是戰後外省菜系移入以後才應變而生,在八寶之前其實是「四果冰」。作家陳靜宜認為台灣的四果冰應為漳泉移民帶來的「四果湯」變化型,傳統的四果湯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水果」,而是以清熱祛濕的果實──薏仁、紅豆、綠豆、蓮子等等養生涼補的食材燉煮成甜湯,新竹的名店「早點四果湯」甚至採取龍眼湯底的版本。

婚後我移居府城西側,才開始吃八寶冰。城西吃冰有一張小小的散步地圖,從大菜市(永樂市場)起始,漫步逛入市場,老牌的「江水號」蜜芋泥剉冰是心頭好,口感細滑,清香宜人。蜜豆、紅糖漿也屬於乾淨清雅路線,頗有京風。

向北沿著國華街徐行,圓仔惠八寶冰的強項則是糖漿選擇多樣──除了傳統二砂紅糖漿之外,另外還有製作蜜芋頭時蜜漬出的芋頭糖漿、蜜鳳梨的鳳梨糖漿,芋頭糖馥郁、鳳梨糖酸甘、紅糖蔗香迷人,三種糖漿實在太難抉擇,混在一起又可惜了彼此,我有一回饞蟲衝腦,卯起來一次點三碗冰,分加不同的糖漿,吃得頭頂直冒涼氣。

綜合冰,阿忠冰店,新竹市。(圖/陳冠良攝影)

▋學子記憶中流奶與蜜的美地

再向北走,就進入米糧集散地「米街」的範圍。石精臼原為舂米用的石舂臼筆誤,附近曾經是日治時期知名的「盛り場」(沙卡里巴),小吃聚集的食肆,畫家立石鐵臣便曾為《民俗台灣》的報導走訪府城,畫下盛り場的圓仔湯製作過程,文字記述小販以手工現搓現煮小湯圓,現舂的糯米粉、現煮的圓仔湯必定很美味,畫家吃完也就忘記去考慮攤販搓圓仔的手有沒有洗乾淨了。現在的石精臼當然是已經沒有了現搓現煮的圓仔湯,「盛り場」因改建而商家四散,不過,石精臼的八寶冰仍然生意極為興旺。

西門路以東,則是鮮果的轄區。

「裕成水果行」、「泰成水果店」、「莉莉水果店」,老店各有各的擁護者。水果店是以販賣新鮮水果切盤為基礎,變化出各色果汁、水果牛乳,乃至於草莓雪花冰、芒果煉乳冰。鄰近學區的則有「迦南水果店」,以及已停業的「小豆豆」,這兩間店開發出果汁以外的品項──鍋燒意麵!高中就讀女中,下課打完排球,女孩們慣常就是相約去吃小豆豆或迦南的鍋燒意麵。很難忘記那樣一碗冒著騰騰熱氣的麵──以黑胡椒醃漬的里肌肉、一小片切成三角形的粉紅色火腿、蛤蜊、蝦子、翠綠的白菜,以及一顆半熟蛋。我喜歡在湯中加入一點點胡椒、辣椒粉和沙茶,吃得全身汗,如果還不滿足,再跟同學點一碗杏仁牛奶冰共享。吃飽了,慢悠悠走回學校晚自習。中年有時不如意,想念著十八歲時簡單的味道,我會溜回去吃碗鍋燒意麵──「迦南」這店名取得真好,學子記憶中流奶與蜜的美地。

越過台南女中,出東門城,就離開舊城區了。若是再往東尋冰,目標通常會是玉井──堆得像小山一樣的高的新鮮愛文芒果切塊,疊以芒果汁特製的雪花冰球,再淋上金黃噴香的芒果醬,芒果、芒果加芒果,這是熱帶水果盛產區才有的霸氣邏輯。

三色冰,巧園冰城,新竹市。(圖/陳冠良攝影)

▋冰果室帶起鮮果冰品的風潮

府城人心中有著各自崢嶸的地圖,某一回,我跟外地朋友規畫吃冰吃到飽的府城旅遊路線時,心中突生疑惑──為什麼向西知名的是四果冰,向東卻是鮮果冰?

翻開台南古地圖,才看懂了:西門路以西,出了小西門、西門,再過去就是大員──安平,漳泉移民從大員登陸發展起,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果冰的蹤跡隨著移民開發的腳步向東散布,越過孔廟泮宮,直到東門。然後出城,進入舊台南縣的疆域。仁德、善化、麻豆,一間又一間的日本糖廠,順著鐵路串聯起嘉南平原的豐饒蔗浪。

接著地勢漸高,進入淺山丘陵,關廟、南化、玉井地區,也就是鳳梨、芒果,木瓜與龍眼等果物產地。龍眼燻烘烤成為龍眼乾,土楊桃則經過鹽糖醃漬成為美味的醃楊桃。木瓜的鮮果保存不易,蜜漬成為木瓜簽,在南化,甚至有以木瓜刨絲包粽的地方習俗。

啊,我曾經以為的西門路之界,其實不是一條單薄直線的分水嶺。府城的剉冰,是由水路、陸路,平地與丘陵重重打造出來,一個有機變化的圓。從外而內,又從內向外──蔗糖和水果,通過東門運入府城,接應城內居民的飲食需求,成為四果冰的一部分。而隨著冷藏技術和交通運輸的進步,冰果室帶起鮮果冰品的風潮,也把觀光人潮又帶入了山區──玉井的霸氣芒果冰是當代自駕旅遊發達、社群軟體興盛以後,獲得了觀光能量,得以在產地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寵兒。

說來說去,吃的不只是剉冰,也不只是個人回憶,原來是台灣的移民時代發展史,一碗繽紛,各自表述,最後融合在沁涼的糖水之中。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台灣味 剉冰 台南 冰品 美食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家朗/殼以及樹

馬尼尼為/在台北畫畫(下)

伊森/空該

馬尼尼為/在台北畫畫(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