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輝Alan

現為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正職為線上影音平台的營運經理。
曾任2021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會外賽「影評人推薦獎」評審、金穗獎影評推薦獎評審,自由時報電影專欄客座影評。曾獲2022年痞客邦電影影響力創作者金獎。文章發表於釀電影、udn 琅琅悅讀等媒體。FB & iG 粉專名稱為「Alan的影劇娛樂閒聊」。

作家好文

2025金穗獎劇情片必看清單:《逃兵》《A面:我的一天》《也許這個故事叫護唇膏》《囚犬》《河裡的孩子子子子子》

2025年第47屆金穗獎已經正式展開,劇情片類的競爭激烈,創作新銳們同台較勁,形式元、風格多變,從手機視訊、夢境電視、串流創作、泰國浴探索、殺雞葬貓、自我分裂對話到到沒有人類角色的自然河靈,創作者們展現了十足野心與創作力,以下這五部「劇情片類」是我私心最推:

《冥婚鬧泰大》影評:從許光漢到Billkin,泰式改編搞笑加倍妖氣逼人

泰國奇幻喜劇《冥婚鬧泰大》,本片改編自2023年台灣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在泰國是不是有「撿紅包」這樣的習俗電影並沒有特別交代,但是在泰國「撿紅包」肯定跟在台灣不一樣,這也是改編可以發揮的地方,也就是如何從「文化語境」上去做在地轉譯。

《小王子 電影版》影評:10年後的我們還相信童話嗎?

《小王子 電影版》經典重映,電影有著原著古典雋永的迷人質地,以及現代細膩鮮活的視覺奇想,用通俗感人的糖衣包裝充滿哲思的故事。

《刺心切骨》影評:曖昧陰沉形式刻意,人間凶器不是劍,是曹佑寧

《刺心切骨》用「擊劍」運動來對應人性善惡本質,電影在懸疑、家庭、運動、同志等多種面向碰觸。節奏推進刻意含蓄猶疑(拖沓),就像是擊劍動作的威脅、緊逼以及壓制,如同電影本身就是在懸疑推理的逼迫感中壓抑著敘事的節奏,讓電影本身似乎像是壓力鍋,推至片尾的大高潮。

《罪人》影評:音樂能喚鬼魂,用藍調召喚歷史傷痕太屌了

《罪人》很有意思,出乎意料,導演萊恩庫格勒在既有的類型套路上,玩出大膽新鮮的元素,電影可以看做當科恩兄弟的《霹靂高手》遇上昆汀塔倫提諾編劇,勞勃羅里葛茲執導的《惡夜追殺令》,再加上一點點《夜訪吸血鬼》。

重看「大衛柯能堡」三部經典:爆頭、鬼胎與寄生蟲,身體不適但目不轉睛

2025 金馬奇幻推出「大衛柯能堡導演專題」,聚焦在七十到八十年代,奠定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大師地位的早期作品。這篇將先講他最早的三部作品——《毛骨悚然》、《嬰靈》、《掃描者大對決》,以血肉交織的科幻/奇幻寓言。講恐懼具象化,打造出充滿奇想或傷身的身體恐怖世界。

《我依然在此》影評:奪獎不意外,幸福印記對抗鐵腕政權

甫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的《我依然在此》(I'm Still Here),電影以家庭詩篇承載國家歷史傷痕,用幸福印記來對照巴西獨裁統治的沈重壓迫,刻劃細緻入微的生活片刻。

《Queer》影評:用迷幻超現實手法揭開老白男的慾望與空虛

《Queer》獨特怪異,以抒情詩調,夢境囈語,呈現一種迷幻超現實,小說篇章式的敘事,全片搭景(模型)攝製,讓視覺美學宛如舞台片廠藝術,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脫離敘事常規,電影唐突神秘,愛慾焦慮。

《情書》影評:30年前中山美穗寫下影史最動人的告白

當某種類型或風格拍到一種極致,就會成為打中通俗大眾的現象級作品,1995年岩井俊二執導的《情書 LOVE LETTER》,被譽為九十年代純愛日影的濫觴。

《戰慄遊戲》影評:凱西貝茲恐怖演技封神,奧斯卡史上第一人

1990年的驚悚電影《戰慄遊戲》真的是我個人私心至愛,電影超級好看,百看不厭,這部幾乎是史蒂芬金身為作家所自我恐懼幻想出來的噩夢。電影其實沒有鬼怪靈異,也沒有奇幻玄虛,但人有時候比鬼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