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怎麼看才有趣?從繪畫中認識江戶時代生活與藝術魅力

《會動的浮世繪》展覽作品「江戶風情-藍」。圖片來源:翡冷翠文創官網
《會動的浮世繪》展覽作品「江戶風情-藍」。圖片來源:翡冷翠文創官網

藉著、名家的作品,可以窺悉江戶時代的歷史與人文風土,或者從它們的發展脈絡梳理來自異地的風格美學加諸既有的文化信仰後,產生什麼樣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透過繪師的眼睛讓我們知道,對身邊的人事物保持關懷,帶著敞開的心胸留意那些平常不曾關心的微枝末節。─王稚雅

● 本文摘選自晨星出版之《經典浮世繪輕鬆讀:重返江戶時代,101幅浮世繪大師名作一次看懂》。👉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王稚雅

什麼是浮世繪?

佛經中以「浮世」(「閻浮提世界」的簡稱,或稱﹁閻浮世界」)指稱人類居住的世界,加之佛教傳到日本後衍生出一層「充滿苦與無常的人世間」乃至「現世、當下」的意涵,發跡於民間的浮世繪即是立基於此,傳達一種「活在當下」的享樂主義,將人間最美好的情愛風月、良辰美景全部濃縮進紙張裡。

書名:《經典浮世繪輕鬆讀》
作者:王稚雅
出版社:晨星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8月1日

明曆三年(一六五七),江戶地區發生大範圍城鎮遭燒毀、超過十萬人死亡的火災,災後幕府廣納各地工匠投入重建,被譽為「浮世繪之祖」的菱川師宣就是明曆大火後遷到江戶的眾多人才之一,他出生在以織錦為業的家庭,後來前往江戶學習各派技巧,靠繪製書籍的插圖維生,除此,他也創作以百姓生活娛樂為題材的作品,並從書中獨立出來,製成只有單色印刷的單張木版畫「一枚摺」,加上後來獨樹一格的美人畫,開啟了浮世繪時代,同時他也是第一位在作品和繪本落款的繪師。

當然,浮世繪一開始並不僅限於木刻版畫。受到中國傳統繪畫影響,早期其實是以手繪製的「肉筆畫」居多,但肉筆畫講究功力且繪製時間長,一直是富人才有能力收藏的奢侈品;江戶人遭遇明曆大火後,面對無常世事,心態轉變為更樂於享受當下,歌舞伎、遊廓等娛樂型消費產業愈發興盛,廣宣、追星的需求大增,可以快速大量生產、功能多樣、價格相對親民的木雕版印刷遂獲青睞,在市井廣為流傳。

浮世繪的主要題材

浮世繪之所以引人入勝,絕對不能不提它豐富多樣的題材,不同的主題都反映出當代人的生活需求、流行元素,實在有太多背景故事值得細細探究,讓人一旦投入其中就難以自拔。

喜多川歌麿,1753-1806年,〈三城美人時裝賽〉,此幅藏於波士頓博物館。圖/取自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官網收藏

其實最早的浮世繪多以描畫女性、表達男女情感、生活瑣事為主,這和更早之前安土桃山時代的風俗畫及中國明代傳入的版畫、仕女畫有著密切關聯。到了江戶時代,在商業、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之下,浮世繪如百花齊放般熱鬧了起來,描繪女性面容姿態的「美人繪」與歌舞伎演員的「役者繪」占大多數,既有廣告效果又能滿足大眾的偶像崇拜心理,畫中人物的造型、服飾、配件等總能引領潮流。

以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為代表繪師的「名所繪」雖然興起較晚,卻是現在大家一提起浮世繪就馬上能聯想到的,主題包括名勝古蹟、橋梁、瀑布、驛站等等,表現出長治久安之下,人們逐漸有能力外出旅遊並對美景懷抱著憧憬的江戶時代。

歌川廣重,1857年,〈名所江戶百景:大橋安宅驟雨〉,此幅故宮南院有。圖/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

其他還有結合歷史事件、傳說故事的「歷史繪」;以歷史上著名武士或英雄為主角、通常會強調他們的正義與驍勇善戰的「武者繪」;以滑稽誇張的方式或借動物擬人來表達與諷刺人事物,表現出江戶人幽默感的「戲畫」;描繪情慾與性愛場景的「春畫」;也有描繪小孩玩耍的「子供繪」、描繪花鳥蟲魚的「畫鳥繪」、描繪截然不同於江戶的異地風情的「長崎繪」和「橫濱繪」、描繪鬼怪殺人等血腥畫面的「無慘繪」等等。雖然並所有題材都能呈現美與良善,卻實實在在反映了當代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在欣賞、收藏之餘,對認識該時代有很大的幫助。

東洲齋寫樂,1794年,〈三代目大谷鬼次の奴江戸兵衛〉,此幅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取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

浮世繪的製作流程

一件浮世繪的產生可不只有繪師的功勞,還需要有版元(出版商)、雕師(製版)、摺師(拓版)的分工協力。繪師在接到版元的商業需求後畫出版草圖,通過版元及政府單位的審核成為版下繪,也就是最初的線稿。

拓板使用穩定度較高、不易變形的山櫻木,雕師將版下繪的正面以膠水黏在木板上,並趁膠水乾掉之前用手不斷摩擦,直到紙張變薄透出線條,就可以依線條雕出主版,同時在板上刻出「見當」(記號之意,以利摺師在拓印時能將紙張在不同的拓版上對齊的標記),摺師也能依據拓印出來的效果微調見當的位置。

墨版完成後會拓印數張校合摺(副本)交給繪師,由繪師在間隙處標示設計好的色彩及範圍,雕師再依照校合摺提供的資訊雕出不同的色版。單面色版只負責印一種顏色,也就是說需製作的色版數量取決於成品會用到幾種顏色。而如人物的髮絲這樣的「毛割」技巧及景物層次與紋路等細節,雕師的功夫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備好墨版及色版,就輪到摺師上場,利用墨版拓出基底圖案後再使用色版上色,拓印的順序則是由淺至深、面積由小到大。顏料是用礦物及植物調製而成,刷上色版凸起的部分並使其均勻分布,再對齊見當蓋上紙張,用馬連(拓印專用的器具)壓在紙上來回滑動,由細繩、紙板、竹葉構成帶有顆粒的平面,滑動時可以使顏料均勻地滲入紙張纖維,如此一來能確保拓印出的圖案飽滿而完整。除此之外,手藝高強的摺師還能在畫面做出各種漸層、模糊、凹凸紋路等不同效果。最後的成品又會回到版元手上進行販售。

浮世繪讓全世界人們為之著迷的祕密

作為一種傳遞文化的型態,流傳上百年的浮世繪之所以迷人,在於它可以單就視覺美的層面略觀全貌,也可以從時間、空間乃至情感等多個維度細細品味,不管從什麼角度,總能找到引人探索的入口。

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
浮世繪成形於江戶時代,完整地呈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樣貌,包括穿著飲食、民俗信仰、各行各業、休閒娛樂,從美人繪觀察不同階層、季節、場合女性的服飾、當時人們的生活起居;從役者繪、武者繪認識歌舞伎等傳統表演藝術以及歷史故事;從名所繪中的山川名勝探尋日本的地理和風土民情。

東西薈萃的美學造詣
現在看到的浮世繪作品以發展已臻成熟的套多色版畫「錦繪」為主,因其鮮豔的色彩、細膩的線條和富有美感的構圖令人驚嘆不已,都是經過各家繪師一代又一代的醞釀,融合了日本各派傳統畫風並吸收由中國傳來的水墨技法,後期更加入西方的光影、透視等繪畫概念,點滴積累成這些別樹一幟的傑作,甚至再回頭影響許多如梵谷、德加、馬奈等西方藝術家。

平易近人的庶民藝術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浮世繪稱之為藝術品絕對當之無愧,但若以為「藝術」都難以親近,又似乎有些誤解。在當時,浮世繪的消費族群大多是平民百姓,主題幾乎不離民生的食衣住行育樂和街談巷議,裡頭的人一樣有喜怒哀樂,日子一樣有陰晴風雨,因此並非具有特定背景的人才有資格「懂」它,無論什麼年齡、職業都能獲得共鳴。

葛飾北齋,1831年,〈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藏於國立東京美術館。圖/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

如何欣賞浮世繪

許多人面對藝術品會害怕自己缺乏相關知識或美學素養不足,最終選擇敬而遠之,但打從最初的藝術形式出現開始,向來都不是為了讓人感到害怕,而是出自表達和抒發,藝術理論則是後人為了解讀、闡述而產生的。欣賞浮世繪也是如此,第一步,也是捷徑,反而是回到直覺與其互動,讓畫面傳達喜怒哀樂,接下來才是與作品有關的一切。

[作品背景]
浮世繪的世界不外乎人事時地物,從作品中我們會產生很多疑問:這些是什麼人;當時的人穿什麼衣服、用什麼器具、有什麼娛樂;為什麼會出現某些物品或習慣、發生某些事件。循著這些謎題找到答案的過程,我們便如同再一次認識了那個時空。

[繪師風格]
每位繪師的人生歷程不同,從師承傳授,加上一路走來的所見所聞與感悟,都持續不斷地蓄積養分,塑造出他們獨特的韻味。所以當我們把同一種類型的作品放在一起看,比較繪師們的創作手法,會發現彼此在意的都不太一樣,即便是同樣的地點或對象,呈現出的結果卻有很大區別,譬如同樣是美人繪,鳥居清長著重體態的展現,而喜多川歌麿善於表達女性情感。

[美學表現]
或者也可以將這些圖像視為純粹的藝術品欣賞,細細地品味每一筆一劃、每道刷在版面上的色彩、每張面孔、每棵樹、每條河流,一如觀看任何繪畫或攝影作品,試著感受繪師表現每個細節的方式,觀察他們如何「擺設」畫面中每個元素的位置、如何在平面營造出立體的空間感、如何讓不同顏色聚在同一張畫紙上而能協調動人。

● 本文摘選自晨星出版之《經典浮世繪輕鬆讀:重返江戶時代,101幅浮世繪大師名作一次看懂》。👉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浮世繪 繪畫 日本 閱讀風向球 藝術 歷史散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琅讀金句/人一生當中,只有兩天的時間不到二十四小時

走出喪親後的哀傷:如何從後悔、自責的痛苦情緒解脫

如何選擇適合長輩的口腔裝置?固定式牙橋和活動式假牙哪個好?

你身邊有愛抱怨的討厭鬼嗎?學會劃定界線才能免於深受影響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