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葬禮到神蹟:拉斐爾用繪畫承載永恆的聖福與哀悼

拉斐爾(Raphael,1483-1520):《西斯汀聖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拉斐爾(Raphael,1483-1520):《西斯汀聖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文/策展人

拉斐爾(Raphael,1483-1520)所作的《西斯汀聖母》,畫中的聖母,懷抱著聖嬰,從綠色的帷幔中,踏著雲朵緩步前行。

左側的教皇,脫下三重冠冕,跪在一側恭迎聖母與聖子;右側另有一跪地女子,側臉俯首面向前方;畫面下方則有兩位倚著欄杆的小天使,正抬頭看向聖母子的方向。

拉斐爾(Raphael,1483-1520)(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認為,此作是為皮亞琴察本篤會修道院的聖西斯汀教堂的主祭壇所作。然而,格里梅(Hubert Grimme,1864-1942)依教會訂製畫作的背景、教皇尤利烏斯二世(Jules II,1443-1513)逝世的時間以及此作如帷幔、欄杆等構圖的設計,推測此作應是為了聖彼德大教堂教皇的葬禮儀式而繪製。

梵蒂岡聖彼德大教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格里梅認為:「當時畫作安放在禮拜堂的最深處,形成某種壁龕的效果。拉斐爾筆下的聖母從這個以綠色帷幕為界的壁龕走出,腳踩祥雲向著教皇的棺椁走來。他為教皇葬禮創作的這幅作品首先具備的是某種展陳價值。」

格里梅將畫中綠色帷幕,視為此作具有「展陳價值」的關鍵所在。然而,也有學者指出,若從圖像學的傳統可知,此作中的帷幔,實是繼承了古代描繪聖母圖像的傳統。也就是說,以往宗教畫作中所出現的帷幔,乃是與聖母、基督的身體、至聖之所、啟示等主題有關,故拉斐爾此作極有可能是「反映某種有意的『畫面構成的瞻禮』,畫面的作用在於呈現確定的神學內容,即基督教關於上帝道成肉身的『啟示』和聖母瑪利亞作為『耶和華的約櫃』的功能。」

(引自邱琳婷著,《圖像思維:找尋中西名畫在史、自然史、時尚史與科技史中的角色與意義》,臺北:五南出版社,2022年)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一刻鯨選 邱琳婷 青田藝集 繪畫 藝術 梵蒂岡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聽見金句/職場上所謂的「管理」,心法來自於自身對人性的瞭解。

台灣首本競技啦啦隊青春小說 挖掘背後苦練日常──專訪作者楊若榆《降落練習》

【作家餐桌2.0】李欣倫/日常生活中的慶典──我的咖哩時光

3千年前青銅器藏性別刻板?考古「婦」字探索上古女性史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