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護書有妙招!從書櫥到藏書閣,不只科學還要靠五行之術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故宮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故宮

【文房四寶】

文/

文房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物品,往往是那些精緻小巧的物件,例如筆山、水滴甚至是臂擱、香爐等,然而真正伴隨文人成長,而且是在追求功名中成長的卻是知識,大量的知識需要一樣沉重的家具來承載,那就是「書櫥」,甚至在條件允許下,這類家具會進化成建築,成為所謂的藏書樓。

雖然在網路普及之前,大家無法透過關鍵字的組合來快速獲得想要的資訊,更不可能如現在人工智慧中的「基於轉換器的生成式預訓練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s,GPT)那樣隨口一問,就獲得大量的資訊回應,但是圖書館、書店的普及,以及求學階段對於目錄、分類的了解,還是能夠找到所需的資料。

宋代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局部,其中可見漆器書櫥。(圖/故宮典藏資料庫)

書香世家的底蘊

不過在古代卻沒有這樣容易,即使是出版蓬勃的明代,若是要保留知識上的優勢,自家「藏書」的數量就生活的底氣。如同武俠修仙的故事中,大家族似乎都有自己的藏經閣、藏書閣,保存自家的秘笈絕學,古代大家族的藏書也必不可少。不過在真實的古代,這類行為的主要因素並非想要獨佔學問,例如:吳焯藏書印文是「願流傳,勿損汙」,而是精良的版本難求,借書也怕書況受損、遺失,在沒有影印技術的時代,要大量複製就只能雕版印刷,需要耗費很多精神與資源。因此,書籍保存就是文人的一件大事。

水克火

喜歡清宮劇或是求學階段有多留意清代歷史的人,想必都聽過《四庫全書》,而當年為保證四庫全書不會因為發生「一場」意外就灰飛煙滅,一如現在電腦資料的「異地備份」,四庫全書也分別安放於七處不同的地點,有紫禁城「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避暑山莊「文津閣」、遼寧省瀋陽「文溯閣」、江蘇鎮江金山寺「文宗閣」、揚州天寧寺「文匯閣」以及浙江杭州西湖聖因寺「文瀾閣」。這七處藏書地點,除了文宗閣外,其餘六間藏書閣的名稱都有帶「水」的部首,顯然古人為了防止火災焚毀書籍,在取名字上採取了以水克火的五行觀念。

這觀念看似古老迷信,其實也是一種現代還在使用的心靈安慰與祈禱,君不見許多高科技的機臺都會放一種奶油椰子口味的零食──「綠色乖乖」嗎?希望機房內都是綠燈而無紅燈,就像藏書閣內不能起火!

唐代的《尚書正義》中有提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事實上前述《四庫全書》藏書閣取名所借用的觀念,就是最有名的明代藏書閣──「天一閣」。然而,除了火災之外,還有不少會損害書籍保存的情況。

知識保衛戰

能建造藏書樓,必定是其主人對於書籍有相當的癡迷與重視,因此必當會盡其所能地來「護書」。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中就有紀載「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認為愛護書籍是讀書人的基本品行,而書本會受傷害,則有可能是因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汙,風雨蟲鼠之所毀傷」,然而人為無心的損害可以透過家族規矩來避免,但是漏雨或潮溼與昆蟲、老鼠就需要不同的防範手段。

清代孫從添(1692-1767)在《藏書紀要》中,不只有提到藏書樓選址要避免卑濕之地、鄰近廚房、臥房的地方,也有提到「用皂角炒為末、研細,鋪一層永無鼠耗」,以及「恐有白蟻,用炭屑、石灰、鍋鏽鋪地則無蟻」,雖然對於現代圖書館或是居家來說,已經有更好防鼠、蟻的方法,建築材料也有所不同,但是若是疏於防範,還是有可能因為牆體滲水,管線被老鼠入侵而損害藏書。

老鼠、白蟻還不算是針對書籍的害蟲,如果是「蠹」則至今都還是書房藏書的困擾。事實上,在周代還有專門除蟲的官職或是家族,《周禮.秋官司寇》:「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就記載翦氏為負責祓去蠹蟲的官,其手段不只在祭祀祝禱,還兼用生物化學的煙熏。除了煙燻,書封、扉頁可染硃砂或是黃蘗,而染有黃蘗汁的紙張也作為內頁,起到全面防蠹的效果,此外還可以夾上芸香草來防蠹,如初唐時期王績就有詩句:「蘗系防黏蠹,芸香辟紙魚。

而因為藏書需要用莽草、芸香草防蟲,這些藥草的香味便成就了「書香」世家的說法。

故宮「西清續鑑‧第十九冊」鏡匣中,遭受嚴重蟲蛀後的題簽與裱綾,即使經過修復仍然可以看到明顯缺失。(圖/故宮典藏資料庫)

書籍的品味居家

至於書櫥的選用與參考,在明代的《長物志》中就有明確記載:「藏書櫥須可容萬卷,愈闊愈古。惟深僅可容一冊,即闊至丈餘,門必用二扇不可用四及六,小櫥以有座者為雅...小櫥有方二尺餘者,以置古銅玉小器為宜;大者用杉木為之,可辟螙(蠹),小者以湘妃竹及豆瓣楠、赤水欏、古黑漆斷紋者為甲品,雜木亦俱可...市肆中物一則、藥室中物俱不可用。小者有內府填漆、有日本所製,皆奇品也。」其中指出幾樣重點,一是書櫥越寬闊則越古樸,二為不能像衣櫃那樣深,深度只能有書本的長度(古代線裝書多為平放,書背方向與牆面垂直),三是書櫃櫃門只能兩兩一組,櫃體的材質也當慎重,至於市場所用貨架、藥房藥櫃則不能拿來作為書櫥。

古人對於「書籍的家」可謂是相當重視,從取名稱中蘊含的無形保護,到實體上防潮、防蟲,乃至於書櫥材料的講究,都體現出對於承載知識的書籍的關愛。其實現代不少人有收藏的愛好,甚至也會專門準備房間來存放這些「心頭好」,相信在這些空間中,必然會是整齊而恰到好處的擺放,而除溼空調的謹慎也必不可少,想像一下這些人的行為,是否更能體會古人藏書的心態呢?

清朝時期,日本傳入的我國的山水菊花唐草紋蒔繪櫥。長48.5公分 寬23.0公分 高49.5公分。(圖/故宮典藏資料庫)

●「」:送潮人,來自桃園,大學與研究所專攻工程與天文學,曾有多次翻譯科普書籍與演講、展覽經驗,喜愛古典文學、藝術與服飾等,平素裡也略有涉獵。期望能將自己生活體驗中,美好的、趣味的所學及感受,逐一向大家分享並多多交流。不定期發布,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文房百寶 送潮人 故宮 文物 歷史散策 閱讀 科學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第7屆金創獎「提案技巧講座」:重量級講師揭提案秘訣與3大關鍵指標

波提且利的畫有夠聰明!色香味俱全的美德教育

末代府展悲歌!被二戰耽誤藝術家:謝木流──#名單之後160

新竹英倫風花藝咖啡廳,夜晚變身微醺酒吧:inBush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