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上口】鞭神老師李廼澔/發酵的記憶:江戶前壽司的時間藝術

這些年來,我寫了無數篇關於壽司的文章和專欄,也吃了數不清的壽司屋。我對壽司的認識,是始於東京銀座一場不經意的啟蒙。那天,我進入了「銀座の鮨御三家」之一的久兵衛,那裡並無誇張的裝飾與華麗的演出,卻有最靜謐的節奏。師傅手起刀落之間,一貫鮪魚中腹握壽司落入我手中。入口滿溢的脂香、溫度微暖的醋飯、恰如其分的酢味與空氣中的寧靜,讓我瞬間明白:這不是食物,而是一種時間的藝術。自那之後,壽司對我來說,從未只是味覺的追求,而是與記憶、文化、與技藝的深層對話。

這樣的味覺記憶,很多年來在台北一直都找不到,直到多年我遇見了東京出身,熟習江戶前技藝的壽司職人野村裕二。我們成為朋友,也成為彼此記憶的見證人。

要理解江戶前壽司,就得追溯它的系譜與技藝根基。「江戶三鮨」——與兵衛壽司、松が鮨、毛抜鮓——乃18至19世紀初期最早壽司形式的代表,多為押壽司;而隨著技法演進,「江戶前鮨三大開祖」——與兵衛壽司、千住みやこ、二葉鮨——則進一步奠定了我們今日熟悉的握壽司形式。其中,與兵衛壽司第四代小泉喜太郎所傳之技,孕育了眾多名匠,包括創立「吉野鮨」的吉野政,其將鮪魚中腹(トロ)作為壽司之材,為當時所未有。

此一技藝脈絡,又輾轉延伸至創立於1935年的「久兵衛」,進而影響銀座、六本木、赤坂等地無數壽司名店。例如從久兵衛分出之金坂真次,創立「鮨かねさか」,再由其門下誕生「鮨さいとう」——這是一條從江戶時代以降,歷經明治、大正、昭和,直至令和的職人傳承之路。

然而,江戶前壽司的精粹,不在於血統,而在於它如何對待時間。

野村壽司室內一景。圖片/鞭神老師 提供

壽司職人野村裕二(右)與野村壽司室內一景。圖片/鞭神老師 提供,編輯組圖

我們常以為壽司貴在新鮮,其實不然。真正動人的江戶前壽司,關鍵在於「熟成」(ねかせる)。魚死後,肌肉的三磷酸腺苷(ATP)會分解產生肌苷酸(IMP),正是後者構成了我們所謂的「旨味」。這一過程非得精準掌握時機,否則稍有不慎即成腐敗。板前職人透過活締(活け締め)、冰締(氷締め)、酢締(醋漬)、昆布締(昆布醃)等多種方式控制這條「死後之路」,讓魚體進入完美的分解狀態,產生柔軟、甘甜而彈性的口感。

在野村壽司的那一夜,我品嚐到一貫熟成十日的黑鮪中腹。野村師傅看似漫不經心的將鮨種與醋飯的魔幻結合,展現的正是江戶前技藝的最高峰 - 隨心所欲,不拖泥帶水,不誇耀自己的食材,卻又完美的預先讓食材的美味達到最大值。那是一貫魚脂甘而不膩,肉質滑如凝脂,與溫熱的醋飯融為一體的一場口腔中的微型合奏。這不只是味覺,而是一種經過時間淬煉的身體記憶。

圖片/鞭神老師 提供

而那貫昆布包裹的鯖魚棒壽司,更令我動容。那是向江戶三鮨之一「毛抜鮓」致敬的作品——押壽司的形式。鯖魚經酢締處理後,用昆布包裹,紫蘇葉與薑絲夾層其中。入口的那一刻,我仿若打開了一封手寫舊信,訴說著壽司在江戶的百歷史。對我而言,這樣的壽司不只是一道料理,而是一種文化敘事以及記憶的載體。

熟成的哲學,也延伸至殺魚技術。活締法透過切斷脊髓與破壞神經系統,延緩魚體腐敗與硬直,保留鮮度與色澤,使旨味得以持續釋放。這種技法與蒙古人宰羊的「掏心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控制死亡與腐敗的過程。而像養殖魚因餌料殘留異味,反而不適合熟成,只宜現殺即食,這也顯示技法並非萬能,而需視材而變。

野村壽司作品。圖片/鞭神老師 提供,編輯組圖

野村壽司作品。圖片/鞭神老師 提供,編輯組圖

在這個速食橫行、評論即食的時代,野村壽司所代表的,是一種慢的抵抗,是一種以時間為材料的烹飪哲學。

我總認為,真正讓人難忘的料理,不在驚艷,而在餘韻。壽司的價值,並非在它「多鮮」,而在它是否將時間發酵為記憶。就像東坡肉需慢燉,壽司亦需熟思。一貫好壽司,不應只是當下的滿足,而應是未來幾天裡,仍會在心裡輕輕泛起的一道漣漪。

作家簡介:

鞭神老師李廼澔。圖片/鞭神老師 提供

鞭神老師(李廼澔)

鞭神老師,本名李廼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中國文化大學語言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以文化研究為核心,專注於料理的製作、品嚐及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意涵,研究風格嚴謹且深入,拒絕譁眾取寵。著有《百年飯桌》、《百年和食》、《尋食記》及《餐桌上的臺灣史》等書,透過料理探索臺灣及世界的文化脈絡,呈現食材與餐桌的全面性故事。

關於「

「琅琅上口」是「琅琅悅讀」2025年全新推出的飲食專題,以一季一主題的方式,邀請各領域人士分享私藏的美味記憶。首季主題日本料理,受邀請人將以輕鬆筆調,訴說一道最愛的料理——無論是精緻大菜還是路邊小吃,都乘載著個人情感故事。除解說這道菜為何如此令人難以忘情,他們也將推薦私藏美食景點,以文字帶您走過一段滿滿質感的味蕾旅程!

推薦|台北・野村壽司 Nomura Sushi 來自東京的壽司職人野村裕二主理,專精江戶前壽司的熟成與旬魚技藝。吧台僅數席,採預約制,節奏沉穩,風味深遠。適合願意與味覺、記憶與時間對話之人。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琅琅上口 飲食文學 飲食文化 吃貨特輯 琅琅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3千年前青銅器藏性別刻板?考古「婦」字探索上古女性史

第7屆金創獎「提案技巧講座」:重量級講師揭提案秘訣與3大關鍵指標

波提且利的畫有夠聰明!色香味俱全的美德教育

末代府展悲歌!被二戰耽誤藝術家:謝木流──#名單之後160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