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餐桌2.0】李欣倫/日常生活中的慶典──我的咖哩時光

樣式多變的咖哩飯。圖/李欣倫提供
樣式多變的咖哩飯。圖/李欣倫提供

文/

將馬鈴薯、紅蘿蔔去皮切塊,洋蔥、高麗菜細切成月芽,黃椒、紅椒、玉米筍、杏鮑菇切塊,取出冷凍青豆,將食材一一填入小碟小碗。有時會有荷蘭豆,或綠花椰、白花椰,如果母親從菜園收成秋葵更好。

菜蔬新鮮,無比精神,色澤喧嘩,宛如靜物。

備妥料,我喜歡靜靜欣賞眼前的即興排列。

如果陽光正悄悄流轉於器皿內的食材,鑲上金色邊框,那就更好了。

最重要的配方是:咖哩粉。

當洋蔥在油鍋中軟化成金黃而透明,宛如發光月牙。當馬鈴薯、紅蘿蔔塊逐漸縮小,玉米筍和紅椒正油亮;或當薑黃的暖色充分浸潤了菜蔬,我常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時光。

彼時,我在加爾各答、達蘭沙拉、瓦拉納西喧囂的街心,轉進小餐館,經過漫長等待,侍者終於送上餐點:淋上蔬菜咖哩燉汁的米飯,一本書冊大小的烤餅(Naan),還有一杯冰涼的香草或芒果拉昔。

印度獨有的香氣,各式各樣的瑪莎拉香料,百種神秘感覺。加爾各答的市場,隨處可見販售香料的小舖和小販。月桂葉、小豆蔻、肉豆蔻、小茴香、辣椒、八角粉,以及我無法辨識的香料乾貨,在麻布袋裡散發強烈氣味,混雜著街頭的牲畜糞味、屠宰血腥味、垃圾臭氣,共同釀成難以忘懷的印度味道。

也想起在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塔美爾巷弄中的小餐廳。我總點蔬菜咖哩,吃完還可免費添飯,醬汁、扁豆濃湯(Dal)亦是吃到飽。當時,年輕的我飯量驚人,店員總是端著笑臉、擎著飯鍋,在盤內堆疊豐盈米飯。咖哩醬用罄,飯還有剩,為了不浪費食物,只好又加燉汁或濃湯,孰料慷慨的店員給了過多醬汁,我又只好多要一口飯,結果店員又霸氣堆出飯垛,飯多醬寡。兩輪下來,我就像日本大胃王節目的參賽者,又如埋頭於飼料盆中的牲畜,歡快地將眼前須彌山般的食物解決掉。

飯垛與濃郁的咖哩醬。圖/李欣倫提供

吃撐的我心滿意足走出餐館,於街頭散步,任由更多織錦般繽紛色澤、蒂卡粉、紗麗燃燒我的眼。

感官大飽滿的青春,情感可以空虛,腸胃必須超載。

當年我帶了許多瑪莎拉香料粉返台,想要複製當年的印度味道,但那釀造太多青春記憶的複雜配方,再無法複製。

不過,我開始喜愛烹煮咖哩,在大城小巷尋覓蔬食咖哩。自從印度回來,我就成為,五辛不忌,奶蛋亦可。

無論晴雨,只要咖哩飄香,就是最好的時光。

從洗切、備料開始,彷彿就踏入結界。專注地將馬鈴薯、紅椒等食材切塊,依序加入蔬菜,小火慢炒,加蓋燜煮。薑黃、茴香的氣味游入空中,浸入我的煩惱團塊,悄悄融化那尖銳與堅實。蔬果們彼此擁抱,等待薑黃的全面包覆,平等地染上陽光的色香味。靜靜凝視燉鍋內的食材融了、軟了、縮小了,湯汁咕嚕咕嚕冒泡,內心好像有什麼同時變輕,變柔了。

此時若燃起藏香,廚房也有禪修氛圍。

爾後想起印度、尼泊爾,想起禪修課程的觀呼吸,想起垂目的佛陀,想起如是我聞,想起晨鐘暮鼓。想起印度暴雨一般、暑熱一般的,我的青春。

自製咖哩飯。圖/李欣倫提供

如果忙碌,就去熟悉的蔬食餐館尋覓咖哩飯。中央大學附近的人行道蔬食餐廳是我最常用餐之處,即便中西式餐點俱足,品類繁多,我始終如一,只點咖哩蔬菜燉飯,或是咖哩素肉燉飯。這一年在老街溪步道旁發現了另一家薇麥蔬食,除了蔬食捲餅、漢堡,咖哩飯也是我最常吃的餐點,老闆自製的素肉丸和咖哩醬實在絕配。

近年努力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但只有咖哩,我就會縱容自己吃下超量米飯,寧可晚餐只吃生菜蔬果,甘願之後大量運動,也要專注而深情地享用一頓熱量爆表的咖哩飯。彼時,醬汁米飯都要給我加大加滿,讓肉桂、茴香、薑黃、胡椒、咖哩葉、丁香、小豆蔻、香芹、黃芥末的辛香充盈我的腸胃。

日常生活中的慶典,香料就是燭光,也是篝火,點亮,然後盛大。

願所有事物都染上金黃色的暖意吧。

我的咖哩時光。

● 品嚐更多作家私藏好味道:「邀你一起上座啖美食

作家簡介:

作家李欣倫。圖/李欣倫提供

李欣倫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著有論著《苦難敘事與身體隱喻:從身體感知的角度閱讀當代女作家作品》,散文則有《藥罐子》、《此身》、《以我為器》及《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等,《以我為器》獲2018年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亦入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中二十本散文集之一。近年散文集入圍台灣文學館金典獎、openbook年度好書,散文作品收入年度散文選及數種散文讀本中。主編《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

書名:《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
作者:李欣倫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木馬文化
出版時間:2022-06-08

關於「作家餐桌2.0之美食逸品篇」

「餓了吧?大廚作家,我們可以上菜了!」
一日三餐你都怎麼吃,是隨手扒飯果腹派?還是美酒、餐具樣樣不缺的儀式派?粒粒皆辛苦,美食豈能辜負?

邀請作家掌廚為你說一道不凡的料理,分享夢幻菜餚、新奇吃法或顛覆想像的料理方式,第二季26位作家、26道美食逸品,每週二不再餓肚子,以別具匠心的圖文和文學佐料,週週滿足吃貨好奇心!閱讀更多作家餐桌的料理故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藝點通 作家餐桌 李欣倫 印度 素食者 閱讀藝文 琅琅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新竹復古底片攝影「森寫真機店」:把興趣活成慢生活哲學

茶文化中細節美學!淺談茶漏、茶擱與蓋置的儀式與風景

日治臺灣推動時尚藝文斜槓大師!洋服販賣商及天才畫家:古川義光──#名單之後162

周文鵬/摩訶不思議40年:《七龍珠》的天地、勝負與視聽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