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冥婚鬧泰大》影評:從許光漢到Billkin,泰式改編搞笑加倍妖氣逼人
泰國奇幻喜劇《冥婚鬧泰大》(ซองแดงแต่งผี),本片改編自2023年台灣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在泰國是不是有「撿紅包」這樣的習俗電影並沒有特別交代,但是在泰國「撿紅包」肯定跟在...
《罪人》影評:超現實的音樂之旅,魔幻迷醉的黑魅力
本文重度暴雷,請斟酌閱讀引人注目的黑魔力從頭到尾「黑」得徹底,黑人那黑到發亮的肌膚、於運動音樂舞蹈上的天賦、有趣又帶點魔力的講話腔調、迷人厚實的嗓子和肢體語言等,都讓這部融合多項元素的恐怖劇情片充滿...
《噬亡村》第二季影評:在血脈與信仰中自噬而亡
即便已來到文明的現代,總有些地方仍座落在野蠻的邊界旁逐漸腐蝕,並非是外來者入侵而崩壞,而是因自身的結構問題而悄然崩塌。《噬亡村》從封閉的村落出發,構築了食人傳說,深層揭露村莊共同體在血統信仰、權力神...
《小王子 電影版》影評:10年後的我們還相信童話嗎?
《小王子 電影版》(Le Petit Prince)十週年重返大銀幕,電影有著原著古典雋永的迷人質地,以及現代細膩鮮活的視覺奇想,用通俗感人的糖衣包裝充滿哲思的故事。導演馬克奧斯朋(Mark Osb...
《刺心切骨》影評:曖昧陰沉形式刻意,人間凶器不是劍,是曹佑寧
《刺心切骨》(Pierce)用「擊劍」運動來對應人性善惡本質,電影在懸疑、家庭、運動、同志等多種面向碰觸。節奏推進刻意含蓄猶疑(拖沓),就像是擊劍動作的威脅、緊逼以及壓制,如同電影本身就是在懸疑推理...
《罪人》影評:音樂能喚鬼魂,用藍調召喚歷史傷痕太屌了
《罪人》(Sinners)很有意思,出乎意料,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在既有的類型套路上,玩出大膽新鮮的元素,電影可以看做當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的《霹靂高手》(O...
重看「大衛柯能堡」三部經典:爆頭、鬼胎與寄生蟲,身體不適但目不轉睛
2025 金馬奇幻推出「大衛柯能堡導演專題」,聚焦在七十到八十年代,奠定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大師地位的早期作品。這篇將先講他最早的三部作品——《毛骨悚然》、《嬰靈》、《掃描...
《粗獷派建築師》影評:美國夢之下的憂鬱個人史詩
遠鄉漂泊、懷奇才而踞底界,豈知前路充滿挑戰未知與辛楚?對於自己作品的要求以及那些苦思與實踐的痛苦過程一直是一個藝術家(建築師)最難擺脫的天命和本我特質。無怪長相如此憂鬱的新科影帝將這位天資縱橫、極度...
《我依然在此》影評:奪獎不意外,幸福印記對抗鐵腕政權
甫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的《我依然在此》(I'm Still Here)改編自馬塞洛·魯本斯·派瓦2015年出版的同名回憶錄。電影以家庭詩篇承載國家歷史傷痕,用幸福印記來對照巴西獨裁統...
《Queer》影評:用迷幻超現實手法揭開老白男的慾望與空虛
《Queer》改編自《裸體午餐》美國作家威廉布洛斯同名小說,電影獨特怪異,以抒情詩調,夢境囈語,呈現一種迷幻超現實,小說篇章式的敘事,全片搭景(模型)攝製,讓視覺美學宛如舞台片廠藝術,導演盧卡格達戈...
《混沌少年時》影評:社會結構性失衡如何養出厭女殺意?
一鏡到底即時見證《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全劇採用一鏡到底的手法,捨棄了剪輯與特寫,讓觀眾與角色徹底處於同一時空。這種「real-time」(即時性)的敘事選擇,模擬紀錄片、新聞直播形...
《白雪公主》影評:前有經典,何須複製?
在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上映之前,已經有許多優秀的《白雪公主》真人版電影問世:諸如 《魔鏡,魔鏡》或《公主與狩獵者》系列,甚至是改編舞台劇、音樂劇都是不勝枚舉。因此,迪士尼要在保留經典元素的前提下...
《情書》影評:30年前中山美穗寫下影史最動人的告白
當某種類型或風格拍到一種極致,就會成為打中通俗大眾的現象級作品,1995年岩井俊二執導的《情書 LOVE LETTER》,被譽為九十年代純愛日影的濫觴,在當年會如此成功,多少也是因為九十年代開始的日...
《戰慄遊戲》影評:凱西貝茲恐怖演技封神,奧斯卡史上第一人
2025 金馬奇幻影展將推出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五部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經典,有《魔女嘉莉》(Carrie, 1976)、《禁入墳場》(Pet Sematary, 1989)、《戰慄遊戲》(Misery...
《青春末世物語》影評:詩意終章,青春停格的瞬間令人屏息
日本新銳導演空音央(Neo Sora)是坂本龍一之子,但他以實力證明其對於影像有過人的掌握能力,他曾導過紀錄片《坂本龍一:Opus》,而電影《青春末世物語》(Happyend)為其首部劇情長片,電影...
《米奇17號》影評:絢爛又虛脫,奉俊昊的科幻芭蕾狂想曲
本篇重度暴雷,請斟酌閱讀《米奇17號》內裡是透著生活造成的虛脫,包覆以暗黑政治權力、上位者的虛偽、善良正義的小民、哭笑交錯的荒謬、真摯愛情以及各式極具創意的科幻味,佐著時而高昂時而悲傷或詭奇的磅礡配...
《米奇17號》影評:誰才是真正的「外來者」?好萊塢資本侵蝕了奉俊昊?
《米奇17號》是一部充滿矛盾的作品,它在注入好萊塢式爆米花娛樂的同時,仍保有奉俊昊一貫對貧富階級、極權統治的批判精神。然而,這些並非完全來自奉俊昊的創作,而是原著《米奇7號》本身的概念。與其說這部電...
《器子》影評:懸疑獵奇終局震撼,真相揭曉更勝肉體折磨
電影《器子》的導演簡學彬曾執導賣座浪漫愛情片《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這次風格大逆轉,挑戰非法器官交易的暴力犯罪動作類型,而犯罪類型一向是台灣影壇每年都會拍攝的影視題材,例如程偉豪導演的《目擊者...
《法外之徒》影評:1964年高達的形式遊戲,到底在玩什麼?
《法外之徒》(Bande à part ;或譯《不法之徒》)是法國新浪潮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於1964年執導的電影。老實說,這片到底想說什麼,我還是不知道。大家都知道,只...
《璀璨女人夢》影評:當歌舞滲入通俗劇,如何提升敘事層次?
賈克·歐迪亞(Jacques Audiard)擅長透過犯罪題材描繪社會議題,並以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現角色的生存掙扎。他的電影如《大獄言家》(A Prophet, 2009)剖析監獄內的權力鬥爭,《流浪...